基本信息
姓名:紫砂壶
年龄:500岁
别名:紫砂器
英文名:Sand-fired pot
电话区号:0510
住址:中国江苏宜兴
代言人:龚春、金沙寺僧、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顾景舟、蒋蓉等。
出生照▼
当我被挖掘时,重见天日的喜悦掩盖不了我心中不安的情绪,我不知道我将会变成什幺样子,会不会比默默无闻更加不值一提!
幼年照▼
炼泥车间,是我新人生的第一站。这里的工人汗流浃背,扛起我笨重的身体。分类、研磨、搅拌、调色……他们用汗水为我洗凈铅华!轰轰的研磨声是我快乐的欢呼,腾起的粉尘,是我飞舞的身影。终于,工人们说,这,是一块好泥!
成长过程中尝尽酸甜苦辣
一次次的锤击,一次次的光磨,一次次的粘连,壶艺师的颈酸了,手累了,腰疼了,但他{她}只是简单揉一下,又埋下头来为我打造。从人们的眼中,我终于看见现在的自己,壶架挺拔,壶身光滑,壶口平整,三点一线,款款有形。
经过烈火的考验,走进火窑,那精细的研磨、完全的调色和完美的做工,每一把优秀的紫砂壶都是这样一步步地走过,千百度的高温,几个昼夜的炙烤,五彩灯下,我华丽转身。
我的成年照▼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供春款树瘿
备注:目前最常见的说法宜兴紫砂壶起源于明代,文献记载其鼻祖为供春。壶身做成松树瘿瘤状,壶把做成树枝分叉状。把下有篆书款「供春」二字。
南京市马家山明嘉靖十二年墓中出土的紫砂提梁壶
备注:1966年从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明代司礼义太监吴经墓中出土了一把紫砂提梁壶,墓葬年份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此壶是目前有记录可参考的最早的紫砂壶。
福建省漳浦县万曆三十八年墓中出土的时大彬制紫砂壶
时大彬制 书扁壶
备注: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製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製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
梨皮壶(明代 陈信卿)
陈信卿:明万曆十年至崇祯十四年间(1582-1641年)宜兴川埠上袁村人。善仿时大彬、李茂林之传器,有优孟叔敖之肖。
孟臣壶(明代 惠孟臣)
惠孟臣:大约生活在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荆溪人,着名壶艺名家。「孟臣」姓惠,是从听泉山馆珍藏的白砂大壶中得知的,根据是此壶底款有「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楷书十一字。关于他的姓氏、籍贯和大约生活年代有了较明确的断定。
成年后,颜值高▼
四足方壶 ( 清 陈鸿远)
松段壶(清 陈鸣远)
陈鸣远制紫砂三足圆壶
南瓜壶 (陈鸣远制 )南京博物院藏
备注: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製作,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这些壶式不仅是他的杰出创造,而且成为砂壶工艺上的历史性造型,为后来的制壶家们广泛沿用。
惠公壶(清代 惠逸公)
惠公壶(清代 惠逸公)
惠逸公:(约公元1766—1831年),清朝着名紫砂艺人。惠逸公生于清雍乾年间,他大小壶兼制,以工巧闻名,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
曼生十八式即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紫砂壶。
陈曼生
名鸿寿,字子恭,又号老曼、曼寿、曼云
陈曼生,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道光二年(1822)卒,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人,能书善画,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艺名昭显。约在嘉庆六年(1801年)应科举拔贡,后任溧阳知县,而溧阳与宜兴紧邻,这就引出了文人县令与宜兴紫砂的不解情缘。
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佔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
竹段壶(清代 杨凤年)
杨凤年: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妹。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
石瓢(清代 杨彭年)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浙江省桐乡人。善制茗壶,有的浑朴雅緻,有的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製成,亦有天然之致,世称「彭年壶」,对后世影响颇大。
德锺壶(清代 邵大亨)
掇球壶(清代 邵大亨)
邵大亨: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传世作品有《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院)、《鱼化龙壶》、《掇球壶》和《风卷葵壶》等,皆为砂壶精品。
鱼化龙(清代 黄玉麟)
黄玉麟:生于清末(1842-1914),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有说他「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
汉扁(清代 邵友廷)
掇球壶(清代 邵友廷)
邵友廷: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他精工壶艺,尤其善于製作鹅蛋壶和掇球壶。邵友廷成名邵大亨制壶名家,形制尚朴,技艺腴丽。并传继子程寿珍,为其造就紫砂艺品的坚实基础,成为屡摘国际金奖的名手。是近代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养父。
掇球壶( 民国 程寿珍)
程寿珍:(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
朱可心 梅报春壶
朱可心:(1904-1986年)出生与宜兴蜀山镇。原名朱凯长,艺名「可心」,寓意「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
裴石民 鱼罩壶
裴石民:(1892—1976),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宜兴蜀山人。着名紫砂艺人。早年习艺,艺成后擅制仿古紫砂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丞、杯盘、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緻,具有青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尤以模拟果品最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美誉,「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14岁拜汪升义(汪生义)为师,着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
王寅春(1897-1977年),3岁拜赵送亭为先生,在其陶坊随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硅陶艺。3年满师后,上门帮窑户当制坯客师。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艺特好而名扬上海。着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
任淦庭:(1888.8-1969.12)又名干庭,字缶硕,号漱石、石溪、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江苏宜兴人,陶刻大家。着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
顾景舟(石瓢)
顾景舟(提壁)
顾景舟 「玉露」诗文五头茶具
顾景舟 云肩如意壶
顾景舟 松鼠葡萄十头咖啡茶具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蒋蓉、范曾合作莲藕倒流壶
蒋蓉 牡丹壶
蒋蓉(1919- 2008),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蒋蓉的作品在中国紫砂工艺史上技术精湛,生动具真,别树一格,成为中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
我还有其他兄弟姐妹 ▼
(汪寅仙 鱼形文具十七件)
(顾绍培制紫泥松鹤百寿图双耳瓶)
(清乾隆 泥绘山水纹宫碗)
(顾景舟 一勺之水多 水注)
(汪寅仙 松竹梅文具)
(顾景舟制谭海泉刻段泥四方烟灰缸)
(朱可心 紫砂米芾拜石山子)
(徐秀棠踏雪寻梅陶塑)
(顾景舟制紫泥龟钮小印)
(陈鸣远制仿古鹦鹉杯)
(陈鸣远款段泥点彩竹笋水滴)
(民国段泥苏东坡玩砚图挂盘)
(金鼎商标款段泥诗文印泥盒)
(清晚期爱閑老人诗句款紫泥小花盆)
(光绪四年玉成窑王东石制桑蚕图花盆)
(徐秀堂制紫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紫砂观音坐像
……
要说的太多,但是写不下。
总之,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既有颜值,又是实力担当!
我的名字叫紫砂!爱我请转发!